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慧開法師(中)與如彬法師(右13)與200名聽眾講座會上合影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慧開法師指出,「疾病」與「健康」彼此相隨,就像「死亡」與「生命」彼此相隨一樣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新馬寺佛佛講座,慧開法師談「疾病」與「健康」的自然機制與奧祕,吸引逾200名聽眾出席聆聽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慧開法師講座會後辦簽書會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慧開法師新馬寺開講 運用疾病轉化身心
2024-07-04
佛光山副住持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,也是綠色公益基金會董事長的慧開法師,7月2日受邀於佛光山新馬寺主講佛學與健康講座,主題「疾病」與「健康」的自然機制與奧祕,吸引逾200名聽眾出席聆聽。
「生病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。」慧開法師以一句話,道出疾病與健康的自然機制,是如此奧祕,也讓全場觀眾坦然歡喜接受生病。
慧開法師引述周遭發生的生死實例,很科學化、有根有據地讓聽眾了解疾病與健康是身心活動的一體兩面。尤其風趣舉出古人有云:「微恙彌珍!」這四字箴言,強調身體出現的「微恙」就是一種預警,提醒自己要注意是否身心健康出了狀況,可能是身體內部有變化,可能是生活作息要調整,也可能是飲食的問題,或是病毒感染等。
慧開法師鼓勵要學習傾聽發自身體內在的聲音,疾病的警訊與健康的希望不是相互對立,而是相輔相成的。疾病的症狀是身體透過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訊息,提醒人們要進行診斷、維修、補強等療癒措施。法師指出,「疾病」的發生,其實是讓我們的身體更為建全。疾病本身不是人們的敵人,而是「諍友」,所以不是去對抗疾病本身,而是要運用生病的機緣,來轉化自己的身心。
慧開法師建議,要徹底轉換「面對疾病的態度與觀念」,把疾病視為自己最親密的、最誠實的朋友,與它展開真誠的對話。慧開法師表示,疾病與健康彼此相隨,就像死亡與生命彼此相隨一樣;所以應該先放下無謂的防衛,而學習傾聽疾病的教導。
慧開法師也提出佛教對疾病的觀照與對治,其中舉出《摩訶止觀》的觀點,眾生的疾病皆因六緣而生起:四大不順故病;飲食不節故病;坐禪不調故病;鬼神得便;魔所為;業起故病。
如何健康養老卻病延年?慧開法師建議身體方面,需要健康飲食,如少吃肉、甩手操、深呼吸、適度活動、靜坐及禪修。心理方面不生氣、不計較、不記恨、不記仇、不執著、不罣礙、不怨天、不尤人、放下人我是非、恩怨情仇、自在坦然面對老病死亡。靈性方面,要有信仰、皈依、禮拜、祈禱、念佛、誦經、靜坐、禪修、懺悔往昔及發願當來。生活方面,改善社會關係,多和朋友在一起,增加體力活動長時間散步,廣結善緣,如擔任義工服務,凡事感恩對幫助自己的人表達感謝,保持學習的興趣與精神,不斷學習新事務,活到老、學到老,承擔新挑戰,以維持生活新鮮感,以及提升活在當下的感覺。
最後,慧開法師強調,身心靈的健康之道在於力行三好。並贈送聽眾「生命永續」及「生死自在」四句偈,分別是真誠擁抱生命,坦然面對老病;自在迎接死亡,永續經營來生;活得充實而精采,老得成熟而睿智;病得深思而豁達,走得瀟灑而無憾。
「生病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。」慧開法師以一句話,道出疾病與健康的自然機制,是如此奧祕,也讓全場觀眾坦然歡喜接受生病。
慧開法師引述周遭發生的生死實例,很科學化、有根有據地讓聽眾了解疾病與健康是身心活動的一體兩面。尤其風趣舉出古人有云:「微恙彌珍!」這四字箴言,強調身體出現的「微恙」就是一種預警,提醒自己要注意是否身心健康出了狀況,可能是身體內部有變化,可能是生活作息要調整,也可能是飲食的問題,或是病毒感染等。
慧開法師鼓勵要學習傾聽發自身體內在的聲音,疾病的警訊與健康的希望不是相互對立,而是相輔相成的。疾病的症狀是身體透過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訊息,提醒人們要進行診斷、維修、補強等療癒措施。法師指出,「疾病」的發生,其實是讓我們的身體更為建全。疾病本身不是人們的敵人,而是「諍友」,所以不是去對抗疾病本身,而是要運用生病的機緣,來轉化自己的身心。
慧開法師建議,要徹底轉換「面對疾病的態度與觀念」,把疾病視為自己最親密的、最誠實的朋友,與它展開真誠的對話。慧開法師表示,疾病與健康彼此相隨,就像死亡與生命彼此相隨一樣;所以應該先放下無謂的防衛,而學習傾聽疾病的教導。
慧開法師也提出佛教對疾病的觀照與對治,其中舉出《摩訶止觀》的觀點,眾生的疾病皆因六緣而生起:四大不順故病;飲食不節故病;坐禪不調故病;鬼神得便;魔所為;業起故病。
如何健康養老卻病延年?慧開法師建議身體方面,需要健康飲食,如少吃肉、甩手操、深呼吸、適度活動、靜坐及禪修。心理方面不生氣、不計較、不記恨、不記仇、不執著、不罣礙、不怨天、不尤人、放下人我是非、恩怨情仇、自在坦然面對老病死亡。靈性方面,要有信仰、皈依、禮拜、祈禱、念佛、誦經、靜坐、禪修、懺悔往昔及發願當來。生活方面,改善社會關係,多和朋友在一起,增加體力活動長時間散步,廣結善緣,如擔任義工服務,凡事感恩對幫助自己的人表達感謝,保持學習的興趣與精神,不斷學習新事務,活到老、學到老,承擔新挑戰,以維持生活新鮮感,以及提升活在當下的感覺。
最後,慧開法師強調,身心靈的健康之道在於力行三好。並贈送聽眾「生命永續」及「生死自在」四句偈,分別是真誠擁抱生命,坦然面對老病;自在迎接死亡,永續經營來生;活得充實而精采,老得成熟而睿智;病得深思而豁達,走得瀟灑而無憾。
最新消息
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
2025-11-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
2025-11-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
2025-11-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
2025-11-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
2025-11-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
2025-11-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
2025-11-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
2025-11-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
2025-11-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
2025-11-21
相
關
消
息







